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
苏农技〔2024〕8号
各设区市、县(市、区)农技推广(作栽、粮作、粮油)站(中心):
当前正值春管备耕关键时期。各级农技推广部门要紧盯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深入推进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全力聚焦“推技术提单产”这一中心任务,筛选推广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品种,大力发展轻简化智慧化集中育秧,聚力推广壮苗足苗高质量机插,精准智能(侧深、缓混一次)施肥,浅-搁-湿灌溉和绿色高效植保技术,全力控减直播稻种植,稳定提高水稻单产。强化组织发动,省市县乡层层建设绿色优质高效丰产方,示范带动大面积水稻均衡增产和量质效协同提升。积极组织稻米产业技术集成推广、培训观摩与宣传推介活动,培强主体、培树典型、打造品牌,助推稻米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现就做好2024年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筛选推广高产优质品种
各地要根据试验示范和应用综合表现,积极推广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多抗等综合性状优良的水稻主推品种。苏南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南粳46、南粳5055(超级稻)、南粳3908(超级稻)、宁香粳9号(超级稻)、武育粳39号等晚粳品种;苏中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南粳9108(超级稻)、淮稻5号、南粳5718(超级稻)、金香玉1号、泰香粳1402、南粳9036等迟熟中粳品种;淮北地区可因地制宜选择华粳5号、南粳5718(超级稻)、苏秀867、圣稻22、南粳9308、华粳9号、徐稻9号、盐粳15号(超级稻)、连粳15号等中熟中粳品种。中籼稻区可选择徽两优、晶两优、荃两优系列优质高产籼稻品种。因地制宜示范推广天隆优619、常优粳10号、甬优系列等高产优质杂交粳稻品种和镇糯29、扬粳糯2号等糯稻品种。
二、协同推进水稻单产提升
深入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以高标准建设绿色优质高效丰产方为抓手,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试验示范,推进“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由点及面、全域推进,促进水稻单产稳定提高。
(一)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以“水稻十项适用技术”为引领,加大集中育秧、机插精确定量栽培等主推技术推广力度,全力控减粗放直播稻种植。大力发展轻简化智慧化集中育供秧,高标准建设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基地,积极推行代育代插代管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断提高集中育供秧和毯(钵)苗机插技术应用比例。大力推广壮秧剂拌土、基质代替营养土、机械流水线播种、室内暗化出苗、硬地摆盘炼苗、无纺布(防虫网)覆盖、微喷灌控水等智能化、标准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术,提高秧苗素质和育秧效率。积极开展绿色物化产品、秸秆基质块育秧、基质棉育秧等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示范,助力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指导落实好精细整地、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壮苗精插、肥水精准调控、病虫绿色防控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切实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加强水稻侧深施肥、缓混一次施肥以及插秧、施肥、化除一体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进绿色高效生产。积极探索推进水稻栽培全环节智慧化、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不断提高智慧化、信息化生产管理水平。
(二)试验集成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模式。加强“产学研推”合作, “以种适地”和“以地适种”相结合,大力开展盐碱地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试验,集成完善高产模式。立足盐碱地特点,开展耐盐水稻品种(系)筛选试验,示范配套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机插侧深施肥一体化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探索集成盐碱地水稻壮苗早发、肥水高效运筹及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积极推进盐碱地水稻适种,通过采取土壤洗盐、深耕松土、改造水利设施、分类施肥增肥等措施,深度挖掘开发盐碱地水稻产量潜力。
(三)全方位推进水稻高产示范。创新完善“四个清单”运行管理机制,高质量指导落实好500个省级水稻绿色优质高效丰产片,推动各地层层开展各类丰产方建设。要加大力度示范推广一批节水、节肥、节药、节本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高产优质协同。加强新产品、新装备、新材料示范应用,提高示范方生产科技水平。市县农技推广部门要带头挂钩指导建设一批绿色优质高效丰产片,加强总结提炼,宣传推介一批绿色高产高效模式案例和好经验好做法,切实提高丰产方辐射带动效果。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水稻高产竞赛,明确竞赛地块、技术人员、攻关方案,以当地主推品种为基础,配套集成因种高产栽培技术,充分挖掘水稻高产潜力,为大面积水稻单产提升提供技术储备和支撑。
三、积极助推稻米全产业链建设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系统公益性服务职能,按照“三品一标”要求,围绕基地建设、绿色生产、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稻米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聚力推进贯标生产,加强稻米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指导服务,推进稻米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集聚项目资源,推进基地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沟渠、路网电网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设施设备管护,加强先进农业机械装备配套,提升“耕、种、管、收”作业质量与效率,提高稻米种植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结合基地内优质水稻品种覆盖率、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新型绿色物化产品投入、稻米品牌建设、示范带动成效等,遴选推介一批基础设施好、技术能力强、产业化程度高的水稻星级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二)加强精深加工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实施稻米产业集群项目,集聚农业园区、稻米产业强镇、粮食冷链设施等项目资源,加强精深加工设备购置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稻米冷链加工扩能改造,提升低温烘干、低温加工、低温仓储能力。联合开展稻米精深加工技术研发攻关,集成创新稻米精深加工技术体系,提升精深加工、包装运输、智能化管理能力。加强稻米加工龙头企业培育,鼓励支持稻米加工企业为种植大户开展代加工服务,促进种植大户由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
(三)加强优质稻米品牌建设。建立健全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体系,推动绿色有机种植、加工技术等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不断完善质量追溯体系,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米的信任度和支持度。要打造一批优质稻米产业强镇、强村,扶持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好、生产水平高、品牌影响强的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融合示范区,拓展稻米产业功能,延长稻米产业链。要加强稻米品牌宣传推介,引导各地积极举办稻米品鉴活动,进一步深化“江苏好大米”品牌影响力。认真组织各类主体积极参加全国稻米产品和品牌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升苏米品牌知名度。
四、努力提升服务指导效能
要加强农技推广服务系统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队伍主力军作用,创新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手段,不断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一)加强水稻苗情监测点建设。各地要集聚各类项目资源,高标准建设好水稻苗情监测点。加强关键农时水稻苗情信息调度,提高信息报送时效。要把好苗情信息质量关,确保提供的数据信息客观、准确、及时。加强基层苗情信息员业务培训,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活动,提高苗情报送人员的业务能力。积极探索开展水稻苗情智能监测,充分利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等技术进行苗情适时获取、分析研判、指导决策,提高苗情智能获取、智慧决策水平。
(二)层层开展“农技大比武”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理论+实操”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水稻看苗诊断技能竞赛,培树一批“下得了田头、看得出问题、开得出处方”的农技能手,持续提升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水平。围绕水稻产质效协同提升,开展优质稻米产业优秀论文评选,引导全省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开展水稻产业技术调研,分析全产业链各环节制约发展瓶颈,寻求技术突破,提出政策举措,为全省优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结合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实际,在全省范围内培树一批农技推广先进单位、产业技术推广先进个人、苗情信息报送先进个人。
(三)积极组织技术培训指导和宣传观摩。以“江苏农技大讲堂”为平台,围绕水稻单产提升、关键技术推广、稻米产业开发等主题,组织线上讲座和线下培训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技术服务,指导落实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种植主体全面掌握技术要领,提升种植水平。组建由“省市县乡”四级农技人员(专家)组成的水稻产业技术咨询服务组,因地因时因苗提供科学管理决策,及时开展抗灾减灾技术服务,指导农户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切实做好水稻全生育期的田间管理与防灾减灾指导服务工作。
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24年4月12日
关联阅读:《关于做好2024年全省稻米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政策解读
解读视频:育秧界“黑科技”之最 最整齐的印刷机育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