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717号提案的答复
张水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破解农村电商与寄递物流“难点”,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厅认真履行部门职责,积极配合商务、邮政、供销等部门,依托“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产品仓储保鲜物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的实施,推动构建覆盖县乡村的三级物流体系,有力带动农产品流通渠道拓展、服务下沉、效率提升。
一、部门协同发力促发展。联合省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江苏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指导各地统筹商务、供销、邮政等项目资源,带动本地优势产业转型升级。配合省邮政管理局建立“省级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项目库,推广“交通运输+邮政快递+农村社区”农村寄递物流服务模式,推动快递业与农产品电商协同发展,不断提升农村寄递物流效率。常熟市等 6个地区成功入选国家农村电商与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创建名单,“苏州顺丰服务特色农产品项目”等 10 个项目成功入选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二、补齐设施短板促流通。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案》相关任务,按照“补短板、塑网络、强链条”总体思路,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乡村延伸,着力补上农产品流通“最初一公里”短板。自2021年起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全省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和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市场主体建设了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已累计建设冷藏保鲜设施1325个,新增冷库容积超过100万立方米。积极推动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项目建设主体纳入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政策性保险保障等惠农政策支持范畴,苏州金记食品有限公司等成功入选第一批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主体(冷链物流),逐步布局建设链接城乡农产品流通的关键枢纽。
三、加强人才培育促建设。连续多年在全省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和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将农产品预冷、包装、物流配送等实用操作技能纳入课程体系范围,并结合手机直播、短视频拍摄等新需求,不断优化培训方式和课程内容,引导企业、协会、院校等广泛参与,多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培训,提升农民在直播带货、电商营销等方面的专业技能水平,累计培训人数超过9万人。连续三年指导省互联网协会开展“苏货新农人”培育行动,指导开发了30余节专业课程,针对直播技能开展系统性培训,累计培育熟练掌握直播技巧的新农人超过6.1万名。南京市六合区依托“茉莉六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立“茉莉六合”农业电商直播基地和全省首家农产品公用品牌抖音MCN机构,免费为全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网品打造、直播带货、直播培训等服务。
下一步,我厅将积极与商务、邮政、交通、供销等多部门深化合作,推进邮政快递业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推动构建高效的农产品寄递物流体系。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支持。指导各地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为抓手,加强与地方发改、财政、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协调配合,构建跨部门推进的工作机制。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制定支持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政策举措,吸引更多新农民新主体返乡就业,进一步激发农民通过电商创业创新的积极性。指导各地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反向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推动打造稳定的农产品数字化供应链。
二是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加大引领型、优势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支持力度,带动区域特色品牌协调发展。以“互联网+”营销为侧重点举办品牌农产品网络营销大赛、“农情四季”农业品牌推介等活动,用好网络和新媒体等传播渠道,加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鼓励地方聚焦县域“土特产”,与电商平台、互联网企业和新媒体等合作,开展形式新颖多样的助农营销、直播带货等活动,提升本地农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优化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村级交通、物流、配送、电商、供销等服务完善和站点资源共建共用,加快推广“多站合一”“一站多用”“一点多能”,为推动农产品上行、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提供支撑。支持地方与邮政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加强合作,鼓励邮政快递企业在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等加大布局力度,畅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
四是培育实用性电商人才。发挥省互联网协会、省智慧农业研究会以及各地电商产业园区作用,积极培训、培育和孵化电商企业。进一步加强合作联动,利用农业农村、商务、供销等各部门培训资源,围绕网店运营、营销推广、产品包装、物流配送、直播和短视频拍摄等实用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感谢您对我省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
2024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