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县特色养殖激起产业发展一池春水
如东县拥有沿海岸线102.59km,素有“黄金海岸”之称。全县境内现有农村等级河道1230条、3838.9公里,沟塘密布,非常适合特色水产养殖。
蟹行天下,传播水乡美名
近年来,如东县新店镇着力推进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平再上新台阶,全镇乡级河道生态河覆盖率已超80%。创新开展清单式巡河,确保每条河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有效改善了水质。水乡新店素有“九沟十八汊”之称,是淡水养殖的绝佳之地。在新店镇新店社区,有一处占地面积120亩的螃蟹养殖基地,近几年发展得风生水起。
该基地投资1000万元,完成了池塘整理、进排水设施以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建设生产用房、冷库、防逃设施、互联网+等配套设施。该基地依靠上海海洋大学的技术指导,实行标准化养殖“五统一”:统一养殖、统一育苗、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质量标准,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正日趋完善。同时,该基地注册了“鸥朦”品牌,并加大网络销售,2023年实现网络营销额80万元。2023年,该基地年产量7吨、产值300万元。“江海21”品种生长快、规格大、产量高,具有步足长、颜值高的特征,成活率高、生长快、遗传稳定,加上新店镇绝佳的水质,使得“江海21”品种河蟹成为新店水乡的一块金字招牌。
长寿物种,深藏致富密码
新店镇的特色养殖,除螃蟹、龙虾之外,另一亮点就是乌龟养殖。家住新店镇深河村8组的养殖户吴小飞,在深河村和孙桥村承包了30多亩地,成立如东稀希草龟养殖场。受父亲的影响,吴小飞也对养殖乌龟有浓厚的兴趣。他一边自学书本知识一边实践,渐渐地把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养龟“专业人士”,至今已从事草龟养殖30多年。养殖场主要养殖金线龟,品种好,易养活,既可食用,又可观赏,每年龟苗销售量约15万只左右。行情好的时候,养殖场年净利润有50-60万元,行情低迷时也能获得30-40万元的收入。
由于养殖时间比较长,他养的乌龟已经小有名气,除了销往周边乡镇,还通过线上平台销往南京、上海、广州等地。养殖乌龟不仅让吴小飞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也带动了周边50多户农户,他们经常上门请教养殖技巧,纷纷踏上特色水产养殖之路。
混养增效,开辟联农新路
如东大虎家庭农场位于马塘镇王渡村,农场主要从事四大家鱼养殖,模式为鱼蟹混养、鱼虾混养模式。农场创建于2016年,以自身经营为主,在鱼蟹、鱼虾捕捞季节临时雇佣人员,每年能为周边农户10余人提供临时工作岗位,带动增收3万余元。大虎家庭农场现有水面120亩,其中经营性鱼塘地块6个、最大水面25亩。该农场与周边养殖户建立产业化联盟,成立如东王渡养鱼业联合社,示范带动周边养殖户20户开展健康水产品安全养殖,带动致富200万元/年。2020年,大虎家庭农场跻身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行列。
2023年,大虎家庭农场总收入达到53万元,实现亩效益4416.67元。目前,大虎家庭农场已列入江苏省水产品追溯监测单位、南通市水产品例行抽检重点单位,县、市及以上部门历年抽检均合格,是县内实施水产品安全生产的标杆。
盘活存量,开启农旅融合
洋口镇杨楝园村有沟塘(低洼子)近150亩,多年来沟塘周边遍布枯草、枯树、芦苇、草狸獭等,危害村民种植农作物。同时,村集体水面被个别农户侵占无偿使用,村集体资源流失严重,党员群众有些微词。2023年,杨楝园村经过公共空间治理,对老鱼塘进行了整治,统一由平台发包,每年增加村营收入3万元,现在鱼塘面貌焕然一新。
杨楝园村2组鱼塘,水面40亩,由经营者打造成了垂钓中心。杨楝园村党组织书记邵爱徐也在思考:“为了迎合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潮流和团建文化,我们将会开发出更多有特色的水面,供园区企业员工休闲、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