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耳”撑起“大产业”
2024年12月,正值毛木耳种植高峰期,在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凤城街道刘李三村菌包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工人们熟练地在传送带旁操作着。曾经的手工作坊如今已经变为自动化菌包生产工厂,基料搅拌、装袋、灭菌等各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机械化生产方式不仅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使菌包的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这几年来,刘李三村集中力量,合理规划,引进多条菌包现代化生产线,成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这一举措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村里还采取统一菌包供应、统一技术培训、免费技术指导以及产品供销服务的模式,为食用菌种植户解决了前期投入成本大、技术难度高的难题,有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引导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这一富民产业中来。
在村西头的食用菌大棚内,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只见工人们手法娴熟,彼此间配合默契,消毒、拆袋、接菌、系袋等步骤进行得井然有序。据介绍,众多步骤中接菌是决定毛木耳出耳率的关键步骤之一。
如今,在木耳产业的带动下,刘李三村及周边地区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每到种植和采收期,村民都会参与到木耳菌包的打孔、吊袋、采摘、晾晒等工作中来。这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渠道,更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吃上“产业饭”。“每年我都会来这里,既可以照顾家里,又能赚钱,工作生活两不误。”家住附近的村民李桂芹一边干活,一边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凤城街道已涌现出刘李三、张寨、果园、李大庄、大堤口、海子崖等11个行政村及部分社区的自然村种植毛木耳。据统计,这些地区的村民种植的毛木耳达1.2亿袋,共拥有3192个标准大棚。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来源:农家致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农业农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