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区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2022-12-06 浏览次数: 200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州区耕环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入户,着力改进施肥方式,全面提升科学施肥水平,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和耕地地力提升,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自2018年起,通州区化肥年用量实现连年负增长,化肥使用强度持续下降,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农户施肥信息监测调查等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一、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减肥增效

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坚持“增产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扎实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做到“三个精准”“三个注重”。

精准实施取土化验。2022年全区在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监测点、第九次土壤肥力及农田质量调查、部分家庭农场、科技示范经营主体、农用地重点监测以及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项目地块采集、化验、分析土壤样品300余个,为更新完善全区主要农作物施肥指标体系奠定了基础,为精准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精准安排肥效试验。以减肥增效为出发点,依据生态区域类型、土壤类型、种植制度,合理安排并完成化肥利用率、机械深施、配方校正、新型肥料等田间肥效试验9个,为配方设计、施肥建议卡制定和施肥指导提供了依据。

精准制定发布配方。制定、更新、完善主要农作物基肥主推配方,及时在通州三农热线上发布秋播作物科学施肥技术方案,引导企业按方生产,指导农户按方施肥。

注重顶层设计。制定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建设方案,主推缓混肥种肥同播、有机肥部分代替、水稻侧深施肥等技术。在金沙街道田梦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兴东街道学建家庭农场、西亭镇保田家庭农场、兴仁镇大利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建设4个省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示范区总面积为929亩。项目实施效果显著,示范区内配方肥到位率100%,化肥用量较常规施肥削减5%,化学氮肥利用率平均达40%以上。

注重调查研究。按照耕地质量监测技术规范,指导全区14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和2个土壤墒情监测点的设施运行维护,开展施肥状况调查,全面分析三大粮食作物全生育期施肥量、主要用肥品种、肥耗水平等。做好监测点分区收割、产量称量、植株和籽粒样品收集等监测工作。

注重培训宣传。在电视台播放滚动字幕,对科学施肥进行宣传,开展培训4次,培训的种植大户共计500人次。编印水稻、小麦、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向种植户发放施肥建议卡8万份,农民科学施肥水平不断提高。

二、认清形势与挑战,进一步加强科学指导

当前,通州区仍面临施肥结构、施肥方法不合理等问题,稳产保供与化肥减量协同推进越来越难,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普及到位低,不合理施肥造成肥料利用率低、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受限,给生态环境安全带来了压力。

下一步,区耕环站将在推进化肥减量增效上开辟新途径、挖掘新空间、培育新优势,助力通州区农业绿色发展。

1、优化施肥结构,转变施肥方式,降低化肥用量。根据试验示范结果,不断完善小麦、水稻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优化施肥配方,科学发布施肥指导意见。大力推广机械深施、新型肥料应用等技术,实现配方肥料、缓释肥料进入千家万户。

2、利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宣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营造共同参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良好氛围。通过视频、现场培训等方式,普及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减量增效与新型肥料技术知识。在关键农时季节举办现场观摩、开展巡回指导,落实关键技术和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扩大示范影响力。


来源:通州区耕环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